專輯介紹:
法國爵士鼓手貝特朗·雷諾丁技術技巧精悍,律動性較爲強烈,可以根據相應的旋律進行即興變化,他和别的爵士鼓手不太一樣的地方是,風格并沒傳統爵士那樣慵懶浪漫,而是加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有些給聽衆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整體樂器配合的感覺,像比較有名的一張專輯是他和他的老搭檔吉他手奧利弗·卡赫斯合作的《Douo》,吉他手卡赫斯撥弦的力道變得更清楚,也更有層次。貝特朗·雷諾丁以一種委婉而溫和的技法處理細節,把音樂裏該聽見的感動,娓娓道來。
在這張新專輯中,貝特朗·雷諾丁的擊鼓動态更爲巨大,鼓聲顯得更有力而且結實,感覺鼓皮更爲緊繃,這樣的鼓聲有精神許多。細節的再現力夠好,樂手在演奏時通過這些技巧展現的音色層次,就能呈現出來。
該專輯的12首歌,制作精良超乎了一般爵士樂表達的主題意思,每首都有不同的故事,鼓和吉他的搭配非常走心,像讀一篇詩文,細細品味,每一個音符都像電影配樂那樣深入人心,很浪漫很有情懷。
貝特朗·雷諾丁(Bertrand Renaudin):鼓
埃米爾·帕裏西恩(Emile Parisien):薩克斯風
奧利維耶·卡胡爾(Olivier Cahours):吉他
馬克·布隆福斯(Marc Buronfosse):低音提琴
曲目
1 Une rose(玫瑰)
2 Equisétum(馬齒苋)
3 Physalis(燈籠草)
4 Crocus(紅花)
5 Hydrangéa(繡球花)
6 Cactus(仙人掌)
7 Céanothus(仙客來)
8 Solanum(龍葵)
9 Tricyrtis(三葉草)
10 Aralia(旱金蓮)
11 Helleborus(鶴望蘭)
12 Camélia(山茶花)
藝人介紹:
貝特朗·雷諾丁于1968年開始在雷恩音樂學院學習古典音樂,成爲丹特·阿戈斯蒂尼和肯尼·克拉克的第一批學生。70年代,在艾迪·路易斯·雷内·托馬斯和肯尼·克拉克的三重奏等爵士團中,貝特朗·雷諾丁發現了爵士樂。1988年,貝特朗·雷諾丁獲得德國爵士樂大賽冠軍,自1989年起,除了加入史蒂夫·波茨四重奏(1988-1991)和讓-查爾斯·卡彭四重奏(1997-1999)的演出,他緻力于自己的創作。他熱衷于旅行,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旅行的影響,他以自己的名義進行了多次世界巡演。他不僅遊曆了中東地區的叙利亞、埃及、巴勒斯坦等,也踏足巴爾幹西部地區的馬其頓、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地,還有他熱衷的非洲。
自1993年以來,他經常呆在非洲各國,專注于他心愛的項目。“他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他把他的歌曲獻給他的朋友,獻給來自其他地方的人,獻給國家,總之獻給人類的冒險,沒有這些,他就不會成爲現在的人。”他錄制發行了十幾張專輯,其中2000年和2003年分别以《樹的旅行》和《動蕩的沉默》獲得了大衆的認可。2006年,他帶着與拉波裏廠牌合作錄制的新專輯回歸。專輯《總是花說了算》由他領導的并蒂花四重奏演繹,四重奏以高質量、精确、注重旋律的演奏特點确認了一種完美的審美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