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介紹:
挖掘民族音樂寶礦,記錄這廣袤土地上的音樂傳奇,民族音樂廠牌印音樂傾力推出國樂大師系列,傳承中華文明,邀請衆多國樂泰鬥級宗師,挾名琴絕技,經典演繹傾城傾國曠世之音。系列囊括古琴、二胡、高胡、箫、笛、琵琶、古筝、唢呐、埙等樂器,每一篇目都将精挑細選,隻爲聽衆帶來一場國樂盛宴。空階滴水,暗染菊香,琴坐弦翻,流韻铮铮……名琴、名家、名曲,盡顯我華夏民族之傳世古韻!
古琴藝術(山東古筝樂),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我國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山東古筝樂是魯西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較有影響力的古筝流派之一,主要流傳于山東省菏澤市,于西漢時期,當地民間就有《漢宮秋月》、《隐公自歎》這些名曲,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山東古筝樂逐漸形成風格華麗柔美、剛勁明亮,的藝術特征。
本篇由魯筝演奏家趙玉齋,承魯派筝藝風采,揚魯派筝藝之特色。趙玉齋在數十年的古筝演奏實踐中,創造了很多自己獨特的演奏風格與技巧,豐富了古筝演奏藝術,使古筝的表現力更加完美。不僅如此,趙玉齋的藝術成就也碩果累累,1987年,他晉升爲古筝專業教授。他的名字被載入多部名人辭典,并被列入《美國世界音樂家名人辭海》。
曲目介紹:
1.漢宮秋月
《漢宮秋月》是中國名曲。原爲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
2.美女思鄉
美女思鄉,筝曲。又名“昭君怨”。樂曲以西漢時期王昭君爲使漢族和匈奴兩民族和睦友好、出嫁匈奴的故事爲題材,表現了身在塞外的王昭君對故鄉和親人深切懷念的情感。樂曲以優美的旋律細緻地表達了王昭君思緒萬千的内心世界。盛傳于魯西南、魯北等地。
3.鴻雁捎書
鴻雁捎書,又稱“鴻雁傳書”,是一首筝曲(由“八闆”體結構形式組成)。在“工調八闆”(即工字起調的“八闆”)的基礎上,通過同八度滑音來模拟鴻雁的鳴叫聲;用花指(裝飾音)和音節的變化來描繪群雁振翅高飛的形象。
4.莺啭黃鹂
《莺啭黃鹂》爲傳統山東筝曲,屬大闆第三。由張爲昭老師傳譜,何寶泉老師整理。樂曲以民間流行的樂曲《八闆》爲基型,發展後的曲子突出運用了花指奏法和快速的繁音節奏變化,結構爲六十八拍,樂曲伊始有較爲固定的節奏型相貫穿。
5.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一首古筝名曲,與同名古琴曲《高山流水》并無傳承關系,《高山流水》是《琴韻》、《風擺翠竹》、《夜靜銮鈴》、《書韻》四個小曲的聯奏,也稱《四段曲》、《四段錦》。
6.隐公自歎
隐公自歎,筝曲。又名《山居吟》。此曲和《漢宮秋月》一樣,同屬于“八闆”結構形式組成的大慢闆筝曲。樂曲是通過旋律節奏的豐富變化和按、顫、猱、推等技法來描寫一位生不逢辰,不求聞達與世無争的老人,隐居山林後,憤世嫉俗的心情。
7.大八闆
魯筝古曲,《大闆曲》它是山東筝曲的精華,藝術性強,音樂表現豐富,既可獨奏也可按闆序連奏、重奏、合奏。它的闆式也是六八闆。
8.鳳翔歌
《鳳翔歌》爲山東琴書曲牌。鳳翔比喻吉祥、歡快之意,樂曲短小流暢,明朗活潑,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9.飛花點翠
《飛花點翠》是一首傳統六十八闆琵琶曲,是崇明派的代表曲目。樂譜最早出現見于江陰舊抄本,題曰“十二文闆”。1916年海門崇明派沈肇洲所編的《瀛州古調》譜,将此曲收入其中,用工尺譜記寫,成爲崇明派代表性的傳統文曲之一。
10.上河調
此曲爲山東琴書著名曲牌,與《鳳翔歌》《疊斷橋》《漢口調》合稱《老四門》。
11.疊斷橋
《疊斷橋》是一種流傳廣泛的傳統曲牌,也是蒲松齡聊齋俚曲中重要的曲牌之一,它巧妙的運用“疊”、“斷”、“橋”的音樂手法、色彩變化的調式、起伏跌宕的旋律、新奇特别的音樂素材将故事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畫的淋漓盡緻。
12.四段錦
《四段錦》是一首山東名曲。全曲分爲四段,分别是《清風弄竹》、《山鳴谷應》、《小溪流水》以及《普天同慶》。
13.頭闆
老八闆合奏套曲四首中的第一首,名爲頭闆。老八闆,俗稱六十闆,是民間樂曲的一種闆式。老八闆合奏套曲由數首六十八闆體裁的樂曲綴而成,用古筝、琵琶、奚琴、洋琴四件樂器演奏。
14.二闆
老八闆合奏套曲四首中的第二首,名爲二闆。
15.三闆
老八闆合奏套曲四首中的第三首,名爲三闆。
16.四闆
老八闆合奏套曲四首中的第四首,名爲四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