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介紹:
挖掘民族音樂寶礦,記錄這廣袤土地上的音樂傳奇,民族音樂廠牌印音樂傾力推出國樂大師系列,傳承中華文明,邀請衆多國樂泰鬥級宗師,挾名琴絕技,經典演繹傾城傾國曠世之音。系列囊括古琴、二胡、高胡、箫、笛、琵琶、古筝、唢呐、埙等樂器,每一篇目都将精挑細選,隻爲聽衆帶來一場國樂盛宴。空階滴水,暗染菊香,琴坐弦翻,流韻铮铮……名琴、名家、名曲,盡顯我華夏民族之傳世古韻!
“箫聲咽,秦娥望斷秦樓月。”箫聲悠長、恬靜、凄婉、哀怨,曲曲扣人心扉,聲聲動人思緒。清遠的天籁。
“埙之爲器,立秋之音也。”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綿綿不絕,古樸、典雅、神秘。是古老的樂音。
這望斷秦樓月的箫,這立秋之音的埙,在箫埙大師陳重的唇上開花:箫音似晦似明、寓清于濁;埙聲飄遊如絲、涉魂牽神。《熏風曲》、《高山流水》、《漢宮秋月》等旋律緩緩流瀉,重現蘇學士筆下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還有月下的秦筝,月下的絲弦……這些高潔而又空靈的月下之音。此情此境,憑誰問,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
曲目介紹:
01.熏風曲
《熏風曲》原名《中花六闆》,是江南八大名曲之一。民間藝人以《老六闆》爲母曲發展出《快花六闆》、《花六闆》、《中花六闆》、《慢六闆》,并将其組合成套,稱《五代同堂》。
02.陽關三疊
《陽關三疊》,原是一首古琴曲,又名《陽關曲》、《渭城曲》,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的七言絕句《送元二使安西》譜寫的一首著名的藝術歌曲。是常見的一首中國古曲。
03.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一首古筝名曲,與同名古琴曲《高山流水》并無傳承關系,《高山流水》是《琴韻》、《風擺翠竹》、《夜靜銮鈴》、《書韻》四個小曲的聯奏,也稱《四段曲》、《四段錦》。
04.西宮詞
《西宮詞》是一首民間曲調,又名百花亭,源于灘簧調,灘簧是中國傳統曲藝的一個類别。清代中葉形成于江浙一帶。
05.妝台秋思
古曲,取材于昭君出塞的故事,最早是琵琶文曲套曲《塞上曲》中的第四曲,後改編爲箫獨奏曲、古筝曲等版本。
06.楚歌
《楚歌》,最初是中國古琴名曲,最早收錄于北宋的《琴曲譜錄》和《琴苑要錄》中。全曲有兩個突出的主題曲調,一個是表現“憶别”、“泣别”的曲調,另一個主題音調則似乎在抒發英雄末路、意氣消沉的感慨。
07.佛上殿
《佛上殿》是一首民間古曲,由孫裕德大師制譜,節奏緩慢平穩,整體氛圍體現佛主端肅威儀的神态。本曲使用洞箫與古筝合奏。
08.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顔。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李白《關山月》
此曲原爲諸城琴派獨有,現已爲各派必彈曲目。其譜本最早見于民國初年王燕卿之《梅庵琴譜》,曲體小型,無詞,相傳爲清代民間作品,漢代橫吹曲和相和歌即有此曲名,在唐代亦廣爲流傳,李白等詩人都曾爲其填詞,但至清代就未見著錄,一度被認爲失傳,後在諸城琴派作品中發現。五十年代初,音樂家楊蔭浏先生将此曲配以李白同名詩爲歌詞,有十二句,與樂曲的樂句數目相等,兩者在節拍上竟得以吻合,足證其珍貴。
本樂曲雖短小,但意韻悠長,反應征人對遠戍邊疆的不滿情緒,抒寫感懷古代邊防戰士的艱難困苦,曲調純樸自然,帶有一些北方民歌風味。劉老所奏,音韻剛健而流暢,富有濃厚的北方音樂風味。
09.出水蓮
“中國十大古筝名曲”之一,是筝家必彈之曲目。中州古調,采用傳統的十六弦鋼絲筝演奏,音調古樸,風格淡雅,表現了蓮花這種花中君子“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質。
10.普庵咒
《普庵咒》本佛曲,狀鍾、鼓、铙钹之聲,傳法語梵音之意,摻以木魚、引磬,似亦無傷大雅。琴、箫合奏或疏或密,或重或輕,高低近遠,巨細宏纖,一一描而出之,使聆之者如在梵宮佛國中,斯臻妙境。
11.漢宮秋月
《漢宮秋月》是中國名曲。原爲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