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介紹:
挖掘民族音樂寶礦,記錄這廣袤土地上的音樂傳奇,民族音樂廠牌印音樂傾力推出國樂大師系列,傳承中華文明,邀請衆多國樂泰鬥級宗師,挾名琴絕技,經典演繹傾城傾國曠世之音。系列囊括古琴、二胡、高胡、箫、笛、琵琶、古筝、唢呐、埙等樂器,每一篇目都将精挑細選,隻爲聽衆帶來一場國樂盛宴。空階滴水,暗染菊香,琴坐弦翻,流韻铮铮……名琴、名家、名曲,盡顯我華夏民族之傳世古韻!
隴頭休聽月明中,妙竹嘉音際會逢。
見爾樽前吹一曲,令人重憶許雲封。
泱泱古國,撼世神州,幾千年曆史源遠流長,萦繞在曆史之上的冥冥之音響徹大地,千年滄海桑田,獨獨見證,似喜,似悲。時而尖銳,時而低沉,時而激烈,時而柔美,妙竹之笛妙舞逶迤。被譽爲“不可多得的神笛”和“充滿魅力的笛子演奏家”之稱的蔣國基,既取北派之長,又繼承了南派笛子精華,形成了自己極富江南水鄉情調的藝術風格。蔣氏巨笛的研制成功,填補了民族吹管樂器低音空白。這樣一位演制并佳的藝術家不愧謂之“南北相融、剛柔并濟、音色明麗、音韻甘醇、意境秀美、風格清新”的二代大師。
曲目
1 水鄉船歌
2 姑蘇行
3 賣菜
4 漁村晚霞
5 呤哦調
6 老六闆
7 劍
8 平湖秋月
9 采桑曲
10 梅花引
11 蘇武牧羊
12 三五七
13 原始狩獵圖
曲目介紹:
01.水鄉船歌
此曲由蔣國基作于1975年。樂曲原名《蠶鄉船歌》,是以浙江民歌《柳元郎》的曲調爲音樂素材而創作的,樂曲描繪了江南水鄉碧波粼粼的秀麗風光和水鄉人民喜慶豐收的歡悅情景以及蓬勃向上、充滿生機的畫面。
02.姑蘇行
《姑蘇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渭于1962年創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由深受廣大人民群衆喜愛的竹笛經典名曲。曲名爲遊覽蘇州(古稱姑蘇)之意,全曲表現了古城蘇州的秀麗風光和人們遊覽時的愉悅心情。樂曲旋律優美親切,風格典雅舒泰,節奏輕松明快,結構簡練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樂曲之一。
03.賣菜
《賣菜》是劉管樂先生根據山西民歌改編的竹笛獨奏曲,此曲生動的塑造了賣菜人活潑熱情的音樂形象。
04.漁村晚霞
《漁村晚霞》是蔣國基、楊敏作曲的巴烏獨奏曲,此曲采用東海漁歌音調爲基本素材寫成,既保留了适合巴烏演奏的民族風格,又具有漁歌特有的韻律。
05.吟哦調
《吟哦調》由蔣國基、姜學尚編曲,該曲十分有趣,由民樂團伴奏,開頭兩人共吹一支笛的“雙人笛”演奏形式。
06.老六闆
《老六闆》又名《老八闆》,是一首流傳廣泛的民間樂曲。從山東到四川,從内蒙到廣東,從江南絲竹到客家音樂,從河南闆頭曲到山西八大套,到處可見其蹤迹。
07.劍
《劍》是蔣國基、曹建國作曲,采用多種疊音、剁音、打音、循環換氣、和指孔音等技巧來描述中國劍術揮舞時之美,随着樂曲的進行,你仿佛看到舞劍之人狂放而浪漫的情景。
08.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由姜學尚作曲、蔣國基演奏,透過笛聲描寫平湖水盈盈,天上湖中兩輪圓月交相輝映的美景。
09.采桑曲
《采桑曲》原本是清代詩人閻爾梅所寫的一首七言律詩,蔣國基由此爲靈感發展出笛曲《采桑曲》,以急促的旋律體現出桑農勞作時的忙碌和無比的辛苦。
10.梅花引
《梅花引》又名《梅花三弄》、《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時桓伊所奏的笛曲。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淩霜的高尚品性。
11.蘇武牧羊
《蘇武牧羊》由蔣國基進行改編,曲名出自一個西漢時期的典故,漢武帝派大臣蘇武等爲使者出使西域同匈奴單于修好,由于漢朝降将鍭侯王的反叛,單于大怒,扣押了蘇武等人,勸其投降。蘇武甯死不屈,堅決不降,被迫淪爲匈奴的奴隸在茫茫草原上放羊,19年後才回到漢朝。
12.三五七
《三五七》,笛子獨奏曲。原是浙江婺劇亂彈唱腔,以笛子爲主要伴奏樂器,旋律流暢華麗。由趙松庭先生改編爲同名笛子獨奏曲。
13.原始狩獵圖
1970年末,餘姚河姆渡出土了骨笛,可是經過7000多年,曲調早已消失在曆史中,就算有,也難以破譯。本以爲一切都陷入失望時,錢兆熹先生就爲骨笛創作了《原始狩獵圖》,整曲如同一幅畫卷,清晰地描繪了先民在樹木與巨石的掩蔽中爲了生存使進渾身智慧狩獵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