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介紹:
爵士樂曾在太平洋西岸風靡一時并且有過一段璀璨的曆史,直至今天都還深深地刻印在後人們的腦海裏,許多中文經典爵士樂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無論男女老少,總懂的哼出那句經典的歌詞:夜上海,夜上海……。而說起這段曆史就不得不提上海百樂門歌舞廳,這座1932年建成的歌舞廳坐落在上海靜安寺旁,見證着上海的浮華繁榮、紙醉金迷、燈紅酒綠,而透過百樂門的折射也讓我們看到了爵士樂在中國的璀璨。
“月明星稀,燈光如練;何處寄足,高樓廣寒;非敢作遨遊之夢,吾愛此天上人間”。這是1932年上海百樂門舞廳剛剛建成時,上海灘傳頌一時的詩句,字裏行間流露上海人對“百樂門”這座“遠東第一樂府”的仰慕。如今雖鬥轉星移、滄海桑田,百樂門仍如同張愛玲的小說般,總能激起人們去緬懷、去探尋。
本專輯由上海老百樂門爵士樂隊Jimmy King演繹,收錄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熱門歌曲,堪稱中國爵士樂的絕響。不論是柔媚入骨的《夢中人》或是熱情奔放的《薔薇薔薇處處開》,這些珍貴的聲音無不讓人感慨——韶華如夢,世事如樂。
藝人介紹:
上海老百樂門爵士樂隊
1947年,百樂門老闆郁格菲先生首次改聘由當時求學于光華大學的金傑米(Jimmy King)先生爲領班的上海老百樂門爵士樂隊Jimmy King,這是一支訓練有素、能與外國樂隊一争高下的中國第一支爵士樂隊,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名噪一時。
滄海變幻,日月更替,金傑米先生已于1988年與世長辭了,其他樂手門均已年逾古稀,從各事業藝術團體退休了。如指揮鄭德仁先生,薩克斯吳雍祿先生,小号薛文俊先生、周萬榮先生,長号陳富先生,鋼琴餘敏昭女士,鼓手程嶽強先生,吉他周康臨先生等。這些古稀之年的老一輩藝術家們于1990年9月的一天又彙聚一堂,爲後人留下了唯一的一批以現代高保真數碼錄音技術錄制的經典作品,錄音再現了這些老藝術家們人生中最精彩的樂章,也爲中國爵士樂寫下了長序。
曲目介紹:
01.夜上海
聽“夜上海”,重溫老上海風情,“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華燈起/車聲響/歌舞升平……”。
這是當年周璇最有名的《夜上海》,當年霞飛路上的霓虹燈通宵不滅,上海城開不夜,蕩漾在每一個老上海人心懷間的那一種輕柔無比的靡靡之音,大概就是所謂三四十年代上海灘的情調。
02.夢中人
陳歌辛原創、其子陳鋼續寫的,這首整整寫了六十年的抒情名曲《夢中人》,簡直就是一部完整的尋夢史,作爲電影《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的主題曲,正是劇中始終追尋愛夢的金兆麗的真實寫照。歌舞匆匆,光陰似箭,如夢初戀,刻骨銘心,繁花落盡,曲終人散,惟有那曲《夢中人》常在心中、夢中萦繞。
03.蘇州河畔
本曲味道清幽,有夢一般的朦胧,因原創者十分含蓄地描寫了一對熱戀青年在夜上海蘇州河畔的心迹情緒,餘音袅袅,曾被人們譽爲“春申小夜曲”、“東方托賽裏的歌”。此曲和陳歌辛作曲的另一首《夜上海》,成爲上海标志性的“市曲”,直到如今還在不斷傳唱、演繹。
04.漁光曲
本曲作于1934年,是同年上映的影片《漁光曲》的主題曲。任光爲作此曲,特赴漁民區觀察漁民生活與勞動。委婉惆怅的旋律鮮明地描繪了30年代漁村破産的凄涼景象。音樂中飽含了漁民的血淚,抒發了勞動人民心中不可遏制的怨恨情緒。歌曲是單一形象的三段結構,各段音調雖有變化,但由于統一的節奏型,相同的引子和間奏,使音樂成爲一個整體。它雖然采用了宮詞式,但調性色彩并不明朗,似乎是在曠遠之中表露出一絲哀愁和壓抑。它還通過貫穿全曲的舒緩和節奏,刻畫出漁船在海上颠簸起伏的形象。這些都增添了作品的藝術魅力。
05.假正經
入夜的百樂門霓裳鬓影,觥籌交錯,歌舞升平,歡聲笑語不斷。既來此“天上人間”,要歌要舞,悉聽尊便,把酒言歡,不醉不歸。
06.夜來香
當年唱紅《夜來香》的是日本紅歌星李香蘭,但黎錦光認爲鄧麗君演繹得最好。一曲《夜來香》烘托出一派大都會的景象,這首蘊涵獨特海派風情的《夜來香》,是《天涯歌女》以及電影《春江遺恨》裏的插曲,當時不但風靡了整個上海與華北,多年後并流傳到海外。
07.玫瑰玫瑰我愛你
四十年代,陳歌辛創作的《玫瑰玫瑰我愛你》,爲電影《天涯歌女》插曲,不但在四十年代走紅全國歌壇,二戰結束後,美國流行樂壇還有人把這首歌譯成英文《Rose Rose I Love You》,改編成爵士樂,出版了唱片及樂隊曲譜,流行于美國及世界各地,很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是第一首在國際上流行的中國歌曲。旋律輕松明快、奔放昂揚,城市情懷和民族音調巧妙地彙成一體。
08.莫忘今宵
此曲原是1942年電影《浮雲掩月》的插曲。曲調哀怨纏綿,愁緒萬千,是離别前的感傷。原歌詞裏有句經典——“花是将開的紅,人是未婚的好”,一句話正道出了芸芸衆生身不由己的無奈與惆怅。
09.鍾山春
這是黎錦光1942年爲電影《惱人春色》創作的主題曲。黎錦光的流行曲在創作風格上比較豐富多彩,意境上也比較開闊,伴奏方面經常從“探戈”、“倫巴”等舞曲以及爵士音樂中吸取營養,本曲就是一個典型代表,具有明顯的探戈節奏。
10.秋的懷念
原爲電影《天涯歌女》插曲,與劇情相契合的音樂伴奏非常有特點,使人一聽便難以忘懷。
11.薔薇薔薇處處開
電影《薔薇處處開》的主題曲,故事講述少女薇姑娘愛上了富家子弟馮子瑜,而馮子瑜早已訂了婚,薇姑娘從中破壞馮與未婚妻的關系,後來她認識到自己不應該損人利己,然而她又斷不了對馮子瑜的情絲,最後抑郁而死。
本曲旋律清新向上,優美健康,正所謂“春風拂去我們心的創痛,薔薇薔薇處處開”。其内涵之廣闊及生命力之強盛,與創作者陳歌辛一直盼望着春的降臨的心情是分不開的,春是每個人都渴望的,它帶給我們希望與一個新的開始。
12.何日君再來
這首帶有濃重探戈味道的曲子,出生于1936年,是由創作過無數愛國抗戰歌曲的作曲家劉雪庵爲一部廣告宣傳歌舞片《三星伴月》所寫。而導演未經劉雪庵同意,就讓編導填寫了歌詞,對此劉雪庵極爲不滿,但礙于朋友情面未公開抗議,卻爲他将來的坎坷命運埋下伏筆。此曲也屢次在亂世中不白蒙冤,雖然都紅遍了整個華人地區,卻不得其正門而入。
13.瘋狂的世界
作于1943年,是電影《漁家女》的插曲。當年周璇聲情并茂地演唱《瘋狂的世界》,是影片的高潮——“鳥兒從此不許唱,花兒從此不許開,我不要這瘋狂的世界,這瘋狂的世界!”,充分表達出對日僞黑暗統治時期厭惡、譏諷和抗拒。這首歌很快風靡了上海灘、風靡了香港、風靡了東南亞的華人世界。在那個浮生若夢的時代,成爲了“孤島”上的男女的精神寄托,是發自他們靈魂的呐喊。
14.五月的風
“假如雲兒是有知,懂得人間的興亡,它該掉過頭去離開這地方。” 當年陳歌辛爲《五月的風》創作的歌詞,寓意深刻,借離合之事,寫興亡之感,該曲曲調委婉,極富韻味,與詞相扣,大有“商女不知亡國恨”的意境。這種曲子,也隻有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才能夠寫出來,無處不透露着對當時國家和民族的憂慮。
15.香格裏拉
原爲電影《莺飛人間》插曲,作于1946年。這是黎錦光影響最廣的一部作品。傳說和幻想中的“香格裏拉”是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是美麗無比的瑤池仙境,這首曲子就是對這一神奇夢幻仙境的熱情贊美,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人們渴望美好甯靜的和平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