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入門必聽 10張經典發燒天碟推薦
所謂的發燒碟是指詞曲、演唱、編曲、錄音都達到一流境界的唱片制品,最早指LP,現在一般指CD(包括SACD、XRCD、DVD-audio在内),必須是在樂迷和音響發燒友當中引起共鳴、普遍認可的,在音樂性和音響性上達到一定高度的才可以叫“發燒碟”,而要求更高的“發燒天碟”就是這些精品中的精品,不管你是不是發燒友,這些發燒大碟你都應該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下,如果有機會的話,更要親自聆聽一番,體驗一下發燒錄音和美妙音樂帶來的雙重享受。
1、燒友人手一張,華語歌壇中最受推崇的人聲發燒碟《民歌蔡琴》
華語歌壇中最受推崇的人聲發燒碟是《民歌蔡琴》,在世界範圍内獲得更大認可的人聲發燒碟當屬被譽爲“女聲碟皇”的《Famous Blue Raincoat》(藍雨衣),由于碟中曲目旋律并非琅琅上口,在世俗中的知名度不高,沉浸于流行曲的朋友很容易錯過它。
2、“女聲碟皇”《Famous Blue Raincoat》(藍雨衣)
《藍雨衣》被美國著名音響權威雜志TAS發燒天書評爲最佳錄音,這張10多年前由“搖滾樂界拜倫”之稱的科恩(Cohen)和德國女歌手詹尼弗.沃恩絲(Jennifer Warnes)合作創造的經典唱片錄音至今聽來都非常出色,總的特點是比較典雅,清靈,有一種流動感。
3、小提琴公認靓碟之一:安妮-索菲 穆特《卡門幻想曲》
安妮-索菲 穆特(Anne-Sophie Mutter)和傑姆斯 列文指揮的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的這張《卡門幻想曲》是小提琴公認靓碟之一,音色通透豔麗,細節傳神,爆棚片段動态淩厲,所選曲目均爲較通俗易懂的小提琴曲目,DG公司的4D錄音技術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4、“小提琴鬼才”阿卡多演奏帕格尼尼名曲的《魔鬼的顫音》
想知道什麽是炫技型(showpieces)的小提琴作品嗎?不妨嘗試一下意大利小提琴鬼才:阿卡多(Accardo)的這張《魔鬼小提琴》 (也被譯爲“魔鬼的顫音”) ,這張選曲和錄音俱佳的專輯給人帶來的聽覺享受将是無與倫比的,當然這當中DG的皇牌錄音師Gunter Hermanns也是功不可沒,整張專輯通透華美的音色極具質感。
這張唱片紅色背景下的黑色人物通過極度變形的誇張動作刻畫了意大利一代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的光輝形象(據史料記載帕格尼尼身材瘦長,拉琴時情緒亢奮,似癡似醉,如魔鬼附身,與這張圖片有些類似)。阿卡多由于演奏技巧高超,被譽爲活着的“帕格尼尼”,他用意大利名琴演繹帕格尼尼小提琴曲,錄制的這張《魔鬼小提琴》是曲目、演奏和錄音俱佳的優秀CD唱片,片中小提琴和打擊樂的高頻泛音極爲豐富,足以試出Hi-Fi系統中的任何瑕疵。
5、堪稱國樂第一發燒天碟的《江河水》SACD版
闵惠芬憑着一曲《江河水》讓日本指揮大師小澤征二伏案恸哭,并被小澤征爾評價爲:“即使在休止符時,也有情感!”,參與此次錄音的,還有古筝名家李炜和揚琴演奏家李麗君,曲目除《江河水》、《二泉映月》、《賽馬》、《漁舟唱晚》等二胡演奏外,還有《春江花月夜》、《昭君出塞》等古筝名作,可以說荟萃了中華民樂的精華所在。
6、打擊樂天碟的經典:閻學敏的《炎黃第一鼓》
《炎黃第一鼓》也是民樂中大名鼎鼎的一張作品,1998年由馬可勃羅唱片推出,中國鼓王閻學敏全情投入,馬可勃羅首次引用HDCD技術,加上請來中國著名天碟錄音師李小沛于全國設備最優良的中國中央電視台錄音棚錄音,後期制作由香港首屈一指的雅旺錄音室制作,最後交由日本天龍壓片,可謂一次中港日精英的彙合。是廣大燒友測試低頻的常用發燒碟。
7、封面清一色紅上衣人物的《施特勞斯家族圓舞曲精選(I)》
筆者前不久去廣州海印淘碟,店員告訴筆者,古典發燒錄音銷量最好的依然是“紅衫仔”,這可是1985年引進的碟片,不愧是TELARC公司賣翻天的超人氣發燒片,裏面的圓舞曲不僅好聽沒商量,特技音響效果之過瘾更是無以倫比,圓舞曲輕快華麗,優美流暢,旋轉激揚,歡快的旋律中不時出現的燒爆效果,更是出其不意,亦幻亦真,足以令男女老少全體聽衆齊齊目瞪口呆,不亦樂乎。
8、TELARC最深入人心的《Round-Up》(西部大趕集)
看到這張《Round-Up》封面的網友大概會脫口而出:“萬寶路”,廣告之深入人心真讓人無話可說。其實該碟隻是一張美國西部電影配樂專輯,因此片名叫《西部大趕集》。脍炙人口的第3首,也就是被用作煙草廣告的那首樂曲是電影《七俠蕩寇志》(Magnificent Seven)的配樂,是一首典型的美式管弦樂,極盡縱橫捭阖之勢,經過電視廣告多次反複的播放,以緻讓不少人以爲是廣告配樂。對于音響發燒友來說,這張唱片還有不少音效逼真逗人的趣怪聲音,多年前音響剛剛傳入,這些錄音曾狠狠地打動了對聲音特别敏感的發燒友的耳神經,讓他們興奮激動了好一陣子。
9、Telarc公司制作的《Beethoven or Bust》(電子貝多芬)
10、雨果唱片公司的銷量冠軍《一意孤行》
香港雨果唱片公司推出的《一意孤行》也是一張電子樂的極品,筆者很難界定張碟的類型,隻好稱其爲新世紀音樂,這張糅合了傳統民樂與現代電子合成樂的作品推出于1993年,但其前衛性仍然可以讓不少先鋒音樂人汗顔,看看雨果唱片的銷量排行就知道,這張唱片創造了一個傳奇。
《一意孤行》的作者劉星是我國著名的中阮演奏家,人稱新世紀音樂的“中國拓荒者”,這張專輯的音樂内涵與老莊哲學、禅宗玄悟有異曲同工之妙。音響性上最爲人稱道的是飽滿厚重的低頻,對音箱低音單元的下潛、量感、質感、彈性是一個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