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國的音頻愛好者們 (Hi-Res相關)
SOUND PRODUCER / RECORDING ENGINEER 内沼映二(EIJI UCHINUMA)
非常感謝您一直聆聽“MIXER’S LAB SOUND SERIES”。作爲錄音工程師,我将談論高解析度音樂(Hi-Res)的必要性,樂趣以及對這一系列聲音的堅持。
在日本,音樂依然以CD作爲主流媒體進行流通。當然,盡管可以從音樂數字文件或通過音樂流從音樂發布網站等獲得高解析度Hi-Res的音源,但是CD現在仍然很流行。即使CD在30年前就已經誕生,新媒體也沒有出現,這是一個很不可思議的現象。
即使不否定CD的流行,CD的便利性和多功能性可能也無法放棄。但是,數字技術的進步是驚人的,特别是在音質方面也無法與Hi-Res音源相媲美。
CD (44.1kHz,16bit)的音質與384kHz,24bit相比,是完全不同的。Hi-Res能将從樂器上發出的細微的、無法被錄制在CD上的聲音以及一些高頻的聲音錄制下來,實際演奏過程中聲音的均衡以及細膩的表達都可以被感知。而對于CD,在錄音室制作的過程中,通常使用壓縮來提高聲音的響度,從而使通耳機、頭戴耳機或者是小型系統也能很好的聽到效果。
同一音源的CD和Hi-Res音樂相比聽起來,明顯更嘈雜、令人疲憊的意見占了絕大部分。
參見下圖, 這是通過用Pro Tools記錄20kHz的正弦波而獲得的波形。 從頂部開始是48 kHz,96 kHz,192 k令Hz,但正弦波的波形在48 kHz時被破壞。這是聲音失真的表現,成爲聲音聽起來嘈雜、令人疲憊的原因。
另一方面,寬廣的頻響曲線的周波數特性是Hi-Res的魅力 ,但是隻有頻率響應還不是Hi-Res,例如,具有高達20KHZ的頻率響應,揚聲器也可以判斷Hi-Res的差異。如果可以忠實地再現以高采樣,高位記錄的錄音室母帶的基本波形,即使使用窄頻帶揚聲器也可以實現Hi-Res的優點。實際上,我們使用的專業監聽音箱(GENELEC‐1035A),頻率響應達到20KHZ的聲音也能真實再現。前幾天,在一場視聽會上,我們對CD和384kHz,24bit的音樂進行對比聆聽,10人中全部可以聽出其差别。果然,被破壞了的波形和正常的波形,聲音的表達式不同的。而且,即使以調高音量去聽耳朵也不會感到疲倦,這也是Hi-Res的魅力之一。
然而,Hi-Res的魅力在于,如果在正常的波形上有正向的超過20KHZ的頻率響應,那麽Hi-Res 的深度将會加深一倍。下圖是我們出品的“MIXER’SLAB SOUND SERIES,Vol.3”中收錄的“What’s Going On”這首曲子的頻譜圖,384kHz,24bit的格式,您可以看到波形少量擴展到100KHZ或更高。
MIXER’S LAB SOUND SERIES這一系列關注并最大化384kHz,24bit的優勢。
大多數的音樂數字文件或者是音樂流格式,爲了提高聲音的響度,在調試均衡時就已經誇大了。但我們爲了保留原始的錄音師前期采集到的聲源,使其原汁原味呈現,并沒有進一步加工,因此響度低。(但是,這才是聲音原本的響度)
在錄音之前,多使用模拟半英寸,但是通過引入Pyramix,驗證384kHz,24bit的結果顯示,這與到目前爲主的數字聲音都完全不同。沒有混合調音台聲染、能夠最大程度忠實記錄聲音的384kHz,24bit采樣音源,是“MIXER’SLAB SOUND SERIES”不可思議之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