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介紹:
本張專輯收錄了喬治·賽爾(George Szell)指揮克利夫蘭交響樂團演繹沃爾頓《交響樂帕蒂塔》和馬勒《第十交響曲》的重制版錄音,其中《交響樂帕蒂塔》錄制于1959年,《第十交響曲》錄制于1958年。沃爾頓的帕蒂塔是一首令人眼花缭亂的管弦樂表演曲,所有樂器都有精湛的演奏部分,克利夫蘭交響樂團的幾乎爲這首曲子提供了最好的器樂版本。而在《第十交響曲》中賽爾和樂團提供了偉大的合奏和精湛的器樂獨奏。
錄制時間:
1959年1月21日(1-3)
1958年11月1日(4-5)
曲目列表:
- Partita for Orchestra (Remastered): I. Toccata
- Partita for Orchestra (Remastered): II. Pastorale Siciliana
- Partita for Orchestra (Remastered): III. Giga burlesca
- Symphony No. 10 (Remastered): I. Andante – Adagio
- Symphony No. 10 (Remastered): II. Purgatorio (Allegretto moderato)
藝術家介紹:
喬治·賽爾(George Szell)于1897 年出生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賽爾作爲指揮家開始出現在指揮台上是從他16 歲時開始的,當時,他已開始指揮十分有名氣的維也納交響樂團了。第二年,即賽爾17歲那年,他在德國的柏林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了自己創作的交響曲。這時,他的名聲已經很響亮了。1917 年,大作曲家兼大指揮家理查·施特勞斯慧眼識才,發現了賽爾與衆不同的音樂天才,經過他的鼎力推薦,賽爾于當年擔任了斯特拉斯堡市立歌劇院的常任指揮,從此,20 歲的賽爾便正式走上了指揮家的道路。
賽爾在其指揮生涯的前一半主要是在歐洲度過的,他曾在1919 年到1939 年的20 年中,先後擔任了布拉格德國劇院、(1919—1921)達姆斯塔特歌劇院、(1921—1922)杜塞爾多夫歌劇院、(1922—1924)柏林國立歌劇院、(1924—1929)格拉斯哥蘇格蘭愛樂樂團(1937)和海牙交響樂團(1939)的常任指揮,此外還曾在1927 年擔任了柏林高等音樂學校的教授。到1939 年賽爾離開歐洲來到美國定居前爲止,賽爾己足歐洲音樂界中的一個很有影響的知名音樂家了。賽爾來到艾同以後,很快便被曼内斯音樂學院聘爲教授,順利地開始了他在美國的藝術生涯。其實賽爾也并不是初次來美國,早在1930 年,他就在美國老資格的聖路易斯交響樂團中擔任過短期指揮,并給美國聽衆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這次重來美國,賽爾則是想将自己後半生的藝術生涯,完全紮根在美國的藝術土壤之中。
1942 年,他開始擔任了著名的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指揮,一直到1945 年,賽爾都在這個歌劇院中工作,這期間他指揮演出了很多歌劇作品,此外在1941 年,賽爾還應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的邀請,在由這位大師親手組建的美國NBC 交響樂團中擔任客席指揮。
1946 年,賽爾開始了他指揮生涯中具有偉大意義的新階段,這一年,他接過了美國克利夫蘭交響樂團的指揮棒,開始擔任了這個令人感興趣的樂團的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賽爾自擔任了克利夫蘭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以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個樂團,他與這個樂團整整合作了24 年,直到1970 年他73 歲逝世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