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介紹:
大提琴家馬友友,鋼琴家凱瑟琳•斯托特友情合作30周年
發行新專輯《生命之歌》
索尼古典于2015年9月18日全球同步發行
享譽世界的大提琴家馬友友與鋼琴家凱瑟琳•斯托特(Kathryn Stott)将在2015年9月18日由索尼古典發行新專輯《生命之歌》,兩位藝術家将攜手創造一次獨特的古典音樂之旅。時逢馬友友與凱瑟琳•斯托特二人友情合作三十周年,發此專輯,以示慶賀。專輯既包括了兩位藝術家經常合作但從未錄制過的曲目,也有些新的合作曲目。
“我想用《生命之歌》這張專輯作爲向聽衆的邀約,一起來聆聽、感悟、想象生命的樂曲。“馬友友這樣給出了說明。”我和凱瑟琳這麽多年來一直說要做一張專輯,收進我們摯愛的樂曲,以此诠釋某個人的生命、我們的生命。童年、青年、成年、中年、老年:人生的不同階段,聽起來會是什麽樂曲?”
“我喜歡專輯的名稱。”斯托特如是說,“《生命之歌》,生命确實如歌,中間充滿了音符。剛一有了這個概念,我們仿佛就看到了生命裏一則美麗的故事,一段豐盈的旅程。由于每個人的生命旅程都會不同,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反複推敲:創造一種什麽樣的生命旅程呢?”
《生命之歌》專輯第一首與最後一首曲目都是樂迷摯愛的經典作品《聖母頌》,開頭那首是巴赫/古諾版高昂、燦爛的改編版本,象征生命的起源,而結尾一首是舒伯特更加甯靜、深沉的版本,象征生命的圓滿輪回。
除了首尾曲目之外,《生命之歌》專輯中間曲目也都是樂迷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如勃拉姆斯經久不衰的《搖籃曲》、德沃夏克《母親教我的歌》、埃爾加《愛的禮贊》、蓋德《妒火探戈》、聖-桑《天鵝湖》,以及德彪西、戴留斯、克萊斯特、梅西安、舒曼、西貝柳斯、柴可夫斯基的經典作品。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大提琴家馬友友與鋼琴家凱瑟琳•斯托特還把他們的好朋友、當代作曲家喬瓦尼•索利馬(Giovanni Sollima)的一首現代作品收錄其中。
《生命之歌》這張專輯的原委,一來是開啓鋼琴家凱瑟琳•斯托特與大提琴家馬友友合作第四個十年的序幕,二來初衷也是馬友友六十歲生日要來臨了“我今年就要六十歲了,我覺得這真的很有意思,因這不僅讓我想象耳順之年将會是個什麽樣子,而且讓我思索起從前所發生的一切。”馬友友說:“我們二人可謂是舊相識了。我們經年同台演奏,二人之間愉快的對話與共同的經曆難以盡數,所有這些,我們願意用這張專輯《生命之歌》,與你們分享。”
曲目列表:
- 聖母頌
- Lullaby (Wiegenlied, Op. 49, No. 4)
- 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from “Gypsy Songs”, Op.55, No.4)
- Papillon, Op. 77
- Tango Jalousie
- I.Vanitas vanitatum(from “Five Pieces in the Popular Style”)
- Was it a Dream?, Op. 37, No. 4
- Après un rêve, Op. 7, No. 1
- Salut d’Amour, Op. 12
- Prelude No. 1 (From “Three Preludes”)
- Romance for Cello and Piano
- La Gitana
- Il bell’Antonio, Tema III
- The Swan (From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 The Wounded Heart, Op. 34, No. 1 (From “Elegiac Melodies”)
- Valse Sentimentale, Op. 51, No. 6
- Louange à l’Éternité de Jésus (From “Quartet for the End of
- Beau Soir
- Ave Maria,Op.52,No.6(Ellens Gesang III from “Ein Fräulein v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