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4日,中國首顆探日衛星“羲和”号成功升空,繼“嫦娥”探月之後,中國人終于踏上探日的征程。
須彌樂團也走過這樣的旅程,早前發布的單曲《月神》受到很大的關注,适逢探日衛星的升空,再次邀請青年作曲家JAM,以及青年大提琴演奏家潘暢、青年揚琴演奏家侴文靜,用音樂歌頌中國上古神話中日禦的“羲和”。
青年大提琴演奏家潘暢,現爲廣州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擁有美國耶魯大學雙碩士學位等多個學位,大提琴界泰鬥Aldo Parisot先生曾評價他: “潘暢的音樂裏既有向内的細膩與感性,又有向外的爆發和力量。”
青年揚琴演奏家侴文靜,現爲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揚琴專業委員會理事。星海音樂學院碩士畢業,師從著名揚琴演奏家王文禮教授。她在演奏上不斷追求技術的精湛娴熟、風格靈動優雅、音質細膩豐富和音樂處理的虛實相生。
《山海經·大荒南經、大荒東經》有載“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淵。羲和者,帝夋之妻,生十日。”《淮南子》載“駕以六龍,羲和禦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泉,羲和至此而回六螭,即六龍也。……”根據古籍的記載,羲和也是她兒子們的車夫,太陽的使者——日禦。遠方的大地尚在沉睡,安靜得落塵可聞。一聲龍吟掀起來萬丈的光輝,神秘而莊嚴的羲和馭六龍朱輪禦日而來。如牧人驅趕着他的羊群,羲和載日劃過長空,催促着群星隐去光芒,太陽成爲天空中唯一的主宰。富有節奏感的開頭如同羲和駕馭龍車破空而來,主奏大提琴強而有力的弓法,奏出朝晖初升的神秘與生命力。大提琴一遍又一遍的重複如同逐漸升起的太陽,照耀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大提琴與揚琴的中西合璧,一剛一柔,既奏出羲和作爲女性的溫柔,也奏出萬物生命之源太陽的耀眼與灼熱。大提琴的音色溫暖洋溢如透窗而至的冬日暖陽,又如母親溫暖的懷抱,讓人在冬日中不再寒冷。
《日禦》封面采用電影海報式的設計,一輪光暈将太陽的神秘隐藏其中。如同遠古先民看見日食而感到神秘與由此産生的祭祀儀式,充滿故事性。
表演者:須彌樂團
大提琴:潘暢
揚琴:侴文靜
作曲/編曲:JAM
混音/母帶處理:JAM
制作人:JAM
錄音師:李貴
錄音地點:P1 Studio
OP/SP:布谷鳥音樂
出品方:布谷鳥音樂
藝人介紹:
須彌樂團:布谷鳥音樂旗下的新民樂樂團,樂團名取自“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的典故,既有包含萬物,也将音樂之精彩濃縮一顆“芥子”的意義。須彌樂團正如其含義“包羅萬象”,不拘泥與傳統樂團的固定編制,隻要是優秀的青年演奏家,都會展開合作。
樂團的風格以民樂爲主,結合當下流行的電音、新世紀等等風格,形成獨樹一幟的團隊風格。
大提琴:潘暢
潘暢,青年大提琴演奏家,現爲廣州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學士學位)、美國耶魯大學(雙碩士學位)、美國巴德學院(演奏家文憑)。2016年,潘暢在紐約卡内基音樂廳舉辦了個人獨奏音樂會,并獲得美國古典權威雜志《New York Concert Review》的極高評價;2015年,他還曾受邀在紐約著名音樂沙龍“Salon de Virtuosi”舉辦個人音樂會,并獲得其2015-16年度最受歡迎音樂家獎;2019年,他在維也納弦樂比賽中摘獲銀獎;2020年,他與廣州交響樂團合作,攜同琵琶演奏家缪曉铮一同在新年音樂會上演奏著名作曲家趙林的作品《度》。在耶魯讀書期間,潘暢是唯一一位受邀在耶魯大學2015年開學典禮上獻奏的在校學生。耶魯大學教授,大提琴界泰鬥級人物Aldo Parisot先生曾這樣評價他: “潘暢是一位難得的青年音樂家, 他具備了非常有趣又獨特的性格。他的音樂裏既有向内的細膩與感性,又有向外的爆發和力量。”
揚琴:侴文靜
侴文靜,青年揚琴演奏家,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揚琴專業委員會理事,星海音樂學院附中揚琴教師。2006年考入星海音樂學院,師從著名揚琴演奏家、教育家王文禮教授。201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并公費入讀星海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繼續跟随王文禮教授深入學習揚琴藝術。2013年以“優秀畢業研究生”稱号完成研究生學業。2016年通過公開招聘,成爲母校一名光榮的教師。
曾獲2010年中國揚琴邀請賽表演專業青年A組金獎;2018年在星海音樂學院室内樂廳成功舉辦“侴文靜揚琴獨奏音樂會”備受關注。近年來,多次受邀擔任全國揚琴藝術節演奏嘉賓;于中央民族大學、浙江音樂學院等高校開展講座;同時熱心揚琴藝術的普及工作,在多地舉辦普及講座及演出。其在演奏上不斷追求技術的精湛娴熟、風格靈動優雅、音質細膩豐富和音樂處理的虛實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