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簡介:
黃自(1904-1938),川沙(今屬上海)人,同時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指導培養出了許多傑出的中國音樂家。黃自12歲開始在清華學校學習,20歲開始在歐柏林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後又到美國耶魯音樂學院學習。他在大學期間創作的最後一部作品–交響序曲《紀念》,在耶魯大學受到高度評價。
爲紀念黃自逝世80周年,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新城人民政府與美國太平洋音樂家協會聯合發起黃自國際中國鋼琴區創作大賽,于2018年8月至11月舉行。由于黃自是上世紀20年代的校友,耶魯大學也爲本次活動提供了支持,德國鋼琴公司Schimmel爲贊助商。
本次比賽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52部鋼琴作品參賽。按照标準的國際大賽評審慣例,共進行了三輪投票,衆多作品入圍,進入決賽。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揭曉了獲獎名單:一、二、三等獎各兩首,共六首作品獲獎;由意大利鋼琴家Gianluca Luisi演奏。
一等獎作品:
艾莫利-瑙諾夫Emile Naoumoff (1962)——星際旅行Celestial Parade
年僅18歲的艾莫利-瑙諾夫與美因茨的音樂出版商肖特音樂公司簽約,成爲該公司名冊上最年輕的作曲家。他在5歲時開始學習鋼琴,并在一年後開始了作曲的學習。七歲時,在巴黎的一次命運之會後,他成爲了納迪亞-布蘭熱的最後一個弟子,布蘭熱稱他爲 “我晚年的禮物”。《星際旅行》描述了他在上海時的精彩親身經曆。
張志亮——俏伶六旦
張志亮,四川音樂學院電子音樂系青年教師。他的作品曾被選送到世界許多城市演出,并在國際比賽中獲獎。中國傳統戲曲中的女性角色統稱爲 “旦”,在川劇中分爲九種。青衣旦是指扮演武生或精英的角色;花旦是指扮演活潑的未婚女子的角色。其他容易區分的女性角色有 “老旦”、”武旦”、”瑤旦”、”貴門旦”、”奴旦”、”波拉旦”、”仙葫旦 “等。作曲家根據川劇中旦角的不同特點進行音樂上的刻畫,重點刻畫了6個樂章中的6個女性角色。
二等獎作品:
孫昊瀚——天池·回響
孫昊瀚出生于吉林長春,6歲開始跟随吳明澤教授學習鋼琴。15歲開始跟随林成金教授、尹明武教授學習作曲。2017年開始在上海音樂學院學習,師從陳木生教授。《天池·回響》通過音樂的音域描繪了天池與長白山峰之間的回聲。作品中最激烈的部分表現了天池變幻莫測的氣象。
劉博——嘎所
2010年,劉博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作曲與作曲理論專業。2016年,他在德國法蘭克福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學習三年後取得碩士學位。目前,劉博是上海音樂學院作曲專業的博士生。他曾有多部作品在世界各地演出,也曾多次與法蘭克福新愛樂樂團、國際現代樂團(IEMA)等衆多優秀團體合作。“嘎所”一詞源于貴州侗族,譯爲 “歌聲、音樂、旋律”。
三等獎作品:
李姝穎——五
李姝穎被贊譽爲 “真正的天才”(《西雅圖時報》),她以 “娴熟的管弦樂創作、非常豐富多彩的語言和巨大的聲音波浪”(《太陽報》),成爲一位獲獎的作曲家,她的音樂教育是從祖國開始的。在上海音樂學院大二時,她獲得了獎學金,前往康涅狄格州的哈特學校繼續本科學習。她擁有密歇根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2018年,她被聘爲上海音樂學院研究教師。舒穎的作品曾被奧菲斯室内樂團、西雅圖交響樂團、新澤西交響樂團等演出。《五》是爲鋼琴獨奏而創作的。深深紮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數字五,在作品中具有多重含義–不同的五聲音階相互相遇、交融。它以五種不同的元素在哲學方面,以五聲音階,以五種不同的音樂姿态貫穿全曲,旨在通過多樣性達到和諧。
虞鵬飛——故鄉的原野
虞鵬飛出生于安徽省安慶市,自幼開始學習鋼琴。先後就讀于武漢音樂學院附屬中學、中央音樂學院,師從葉小鋼教授,畢業後獲作曲專業碩士學位。其作品曾多次入選北京現代音樂節、泰國國際作曲節等當代音樂活動。他曾與波蘭新音樂團、新西蘭NZTrio等衆多演奏家合作。他的許多作品,如室内樂曲《打月銀匠》、藝術歌曲《日記》等已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和環球音像出版社錄制出版。《故鄉的田野》以江南田野不同季節的風、雨、雲、鳥的變化爲題材,用音樂表達中國大地的魅力。它運用了西方現代作曲技法和中國五線譜音調的結合。它是一部表達中國古典民間藝術現代審美回憶的中國鋼琴作品。
藝術家簡介:
傑盧卡•路易西(Gianluca Luisi),意大利著名鋼琴家,意大利歐西莫國際鋼琴比賽暨藝術節藝術總監,柴可夫斯基青年鋼琴比賽評審團成員。德國薩爾布呂肯報稱:“路易西的表演是‘完美藝術’與‘深刻音樂性’的完美平衡。”紐約演唱會評論(卡内基音樂廳):“路易西的鋼琴演奏令人驚歎。他是一個非常富有想象力的藝術家……一個優秀的鋼琴家值得世界認可。”德國沃爾夫斯堡綜合報:“(這位)年輕的藝術家不僅擁有優秀的技能,而且也是一個非凡的、優秀的音樂家。”傑盧卡•路易西畢業于意大利佩薩若音樂學院,曾在伊莫拉國際鋼琴學院學習,并在那不勒斯和巴黎跟随鋼琴大師阿爾多•奇科裏尼學習。他曾在多個比賽中獲獎,包括TIM貝利尼國際比賽、仁達諾獎、科森納提柯比賽、蘇爾莫納國際比賽等。特别是2001年,他在第四屆薩爾布呂肯 – 德國維爾茨堡國際巴赫比賽中獲第一名,在來自26個國家的鋼琴家中,傑盧卡•路易西被評論家譽爲新一位權威诠釋巴赫作品的鋼琴家。傑盧卡•路易西的表演藝術和演奏技巧都一度被權威媒體贊歎。他的音樂會曲目同樣也是豐富多彩,特别是巴赫平均律全集,他曾背譜演奏過多次,在德國波茨坦和柏林的“巴赫紀念周”上受到國際評論家的高度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