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北歐古典音樂史,西貝柳斯的《芬蘭頌》與格裏格的《培爾金特組曲》堪稱其中最著名的兩首作品,在世界範圍内擁有極爲廣泛的傳播度和影響力,專輯同時收錄兩部名作,由美國傳奇指揮伯恩斯坦與紐約愛樂樂團精彩演繹。作品《芬蘭頌》創作于1899年,是一首表現愛國主義情懷的作品,全曲曲調莊嚴緩慢,由若幹個性格突出的主題動機展開,表達了禁锢中的人民所蘊藏的反抗力量和對自由強烈的渴望;《培爾金特組曲》完成于1874至1875年間,是格裏格應邀爲易蔔生的詩劇《培爾金特》所寫的配樂,也是格裏格的代表作。
倫納德•伯恩斯坦 -集指揮家、作曲家與鋼琴家爲一身的20世紀的音樂巨人
倫納德•伯恩斯坦于1918年出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勞倫斯。他早年曾就學于美國的哈佛大學,後又轉入了美國著名的柯蒂斯音樂學院。在這段時間,他曾 跟随美國著名作曲家和音樂理論家瓦爾特•辟斯頓學習作曲,同時又向著名的美籍匈裔指揮大師菲裏茨•賴納學習指揮。1940年伯恩斯坦來到了著名指揮大師庫 謝維茨基在波士頓坦格伍德舉辦的音樂培訓學校,投在了這位了不起的大指揮家門下學習。兩年後,即1942年,伯恩斯坦便在波士頓交響樂團開辦的伯克郡音樂 中心擔任了庫謝維茨基的助手。在此期間他曾深得這位大師的賞識。從此,伯恩斯坦便以指揮家的身份在世界樂壇巨陧地嶄露頭角了。一個偶然的機會,伯恩斯坦結 識當時擔任紐約愛樂樂團常任指揮的米特羅普洛斯,并經他推薦擔當了這個著名樂團的助理指揮。這個職位可以說是伯恩斯坦指揮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起點。1943 年,年僅25歲的伯恩斯坦在一個重要的音樂會上,代替了因生病而不能上場指揮的布魯諾•瓦爾特出場指揮,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伯恩斯坦也因此一舉成名, 成爲當時美國最有前途的青年指揮家。1945年至1948年,伯恩斯坦在紐約市立交響樂團中擔任了3年的常任指揮,這期間他曾大膽地指揮樂隊演奏了一批新 曲目。1 95 1年他開始在坦格伍德音樂學校中擔任指揮教授。此後在1951年至1956年間,擔任了布蘭代斯大學的音樂教授。1958年,伯恩斯坦從大指揮家米特羅普 洛斯的手中接過了紐約愛樂樂團常任指揮一職。從此後的近30年的時間裏,伯恩斯坦始終領導着這個曆史悠久且又技藝高超的樂團,直到退休。
在自己的指揮生涯中,伯恩斯坦還曾擔任過世界許多著名交響樂團和歌劇院的客席指揮,其中包括維也納愛樂樂團、倫敦愛樂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 團、巴黎管弦樂團、斯卡拉歌劇院、大都會歌劇院和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等。然而他在指揮及訓練樂隊方面的貢獻,還是要數對紐約愛樂樂團這個美國老牌名樂團所作 的最爲突出。在他就任的近30年裏,紐約愛樂樂團在他的天才領導下,赢得了極爲突出的世界聲譽。因此,人們一直認爲,伯恩斯坦是繼托斯卡尼尼之後,爲紐約 愛樂樂團開辟“第二黃金時期”的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