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简介:
彼得·马泰(Peter Mattei)以出众的歌剧天赋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并在众多世界顶尖的舞台上出演唐·乔万尼(Don Giovanni)、比利·巴德(Billy Budd)和尤金·奥涅金(Eugene Onegin)等复杂角色。在德国艺术歌曲节上表演的《舒伯特:冬之旅》中,他咏唱表达的角色依然是深刻的。
《冬之旅》依托于诗人穆勒(Wilhelm Müller)的诗歌,舒伯特另有一部作品《美丽的磨坊女(Die schéne Müllerin)》同样取材于穆勒。
《冬之旅》中,诗人描绘出一个在爱情之路上困顿、进而背井离乡的年轻人。年轻人前往荒凉寒冷的雪乡,并经历着周而复始的失落和孤独。偶尔有希望向他投来短暂的一瞥,但不久后他又别无选择地回到身边不断变化却又毫无新意的自然景致中——他竟在一片开阔的原野中被疏离和隔绝。
穆勒于1827年去世,享年32岁。同年,舒伯特开始创作《冬之旅》,次年,舒伯特也离开人世,他在去世前仍在修改该作品最后一章。
曲目列表:
- 01.No. 1, 晚安
- 02.No. 2, 风向旗
- 03.No. 3, 冻结的泪
- 04.No. 4, 凝结
- 05.No. 5, 菩提树
- 06.No. 6, 泪泉
- 07.No. 7, 在河上
- 08.No. 8, 回眸
- 09.No. 9, 鬼火
- 10.No. 10, 休息
- 11.No. 11, 春之梦
- 12.No. 12, 孤独
- 13.No. 13, 邮车
- 14.No. 14, 白发
- 15.No. 15, 乌鸦
- 16.No. 16, 最后的希望
- 17.No. 17, 在乡村
- 18.No. 18, 风雨的早晨
- 19.No. 19, 迷茫
- 20.No. 20, 路标
- 21.No. 21, 旅店
- 22.No. 22, 勇气
- 23.No. 23, 虚幻的太阳
- 24.No. 24, 老艺人
作品简介:
《冬之旅》(Winterreise,D. 911,Op. 89)创作于1827年至1828年间,讲述了失恋的主人公在冬季漫行时的所见所感。在24个乐章中,舒伯特着意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穆勒诗作中那个寂寞、孤独、对现实不满、追求渺茫理想王国又终不可得的苦闷灵魂。
“他离开熟悉的城市和那已嫁给财主的负心情人,一个人走在那一望无际的冬日旷野,望着朔风中的风信旗和冰封的河面,听着风雪声和邮车的叮铃声,避开林中的恶狗和不祥的乌鸦,触景生情,感慨万分。人间的冷漠和凄凉,再这里得不到同情和怜悯,永远是陌生人、流浪人。他要避开这浮华尘世,在飘忽的旅途中寻找内心的安宁。”
可以说,这是舒伯特内心的披露,它深刻的反映了作曲家所处的阶层和同时代人的思想情绪。舒伯特努力挖掘缪勒优美诗句中的韵律和音调,使套曲蕴涵了无限的诗意。他遵循浪漫派“打破各种文艺门类界限”的主张,是音乐里有戏剧、歌唱中有诗文。他还破除了古典的一些严格规范,根据诗的内容、韵律,在旋律、和声、调性布局及曲式上都有所创造,尤其是提高了钢琴伴奏部分的表现力,使之不再仅仅外在地模拟形象和音响,而是生动地刻画有自然环境烘托出来的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使歌词、旋律、伴奏融为一个整体,本文所写的《冬之旅》声乐套曲就是打破壁垒的代表之作。
这部套曲原本为男高音和钢琴而作,但经后人改写,其他音域的歌唱家也可演唱。在舒伯特身后,弗朗茨·李斯特等作曲家对于这部套曲进行了改编。并且,它还影响到了后世的一些作品,比如古斯塔夫·马勒的《青年流浪之歌》。后人也试图从这部套曲中解读出舒伯特的政治诉求。
艺术家简介:
彼得·马泰(Peter Mattei,1965年生),瑞典歌剧男中音歌唱家,尤其以演唱莫扎特的男中音角色而闻名。 彼得·马泰曾就读于瑞典皇家音乐学院。1990年,他在斯德哥尔摩德罗特宁霍尔姆宫剧院首演了莫扎特的《假女园丁 (La finta giardiniera)》。1993年,彼得·马泰曾在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指导的电视片《Backanterna》中饰演彭特乌斯(Pentheus)。1994-95年,他首次在哥德堡歌剧院演唱了莫扎特的《唐·乔瓦尼》。在同一演出季,彼得·马泰在瑞典皇家歌剧院演出了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
马泰的音乐会保留曲目包括门德尔松的《以利亚(Elijah)》、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Ein deutsches Requiem)》《安魂曲》、西贝柳斯的《卡勒瓦拉(Kullervo)》、马勒的《少年魔角 ( Des Knaben Wunderhorn )》、巴赫的《受难曲》、亨德尔的《弥赛亚》、泽姆林斯基的《抒情交响曲》等。他还在BIS唱片公司发行过威尔海姆·斯丹哈默(Wilhelm Stenhammar)的男中音咏叹调作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