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輯簡介:
被譽爲“當代的海菲茲”的小提琴家詹姆斯·海涅斯(James Ehnes)被認爲是古典音樂中最有活力、最激動人心的演奏家之一,經常與世界上頂尖樂團和指揮家合作。在BBC愛樂樂團和賈南德雷亞・諾塞達(Gianandrea Noseda)指揮的伴奏下,海涅斯在巴托克的兩首小提琴協奏曲中擔任獨奏。詹姆斯·海涅斯在談到這張唱片時說:“這三首協奏曲是巴托克早期,中期和晚期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每一首都展現了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的不同側面。它們是我最喜歡演奏的曲目。”
巴托克在1908年爲年輕的小提琴家斯蒂菲·蓋爾(Stefi Geyer)寫了他的第一部小提琴協奏曲,當時他對蓋爾充滿了愛慕之情,這解釋了作品第一樂章中所表達的激情;盡管在作品完成後不久,兩人的關系就結束了,但巴托克和蓋爾仍然保持着友誼。作曲家一直将這首協奏曲束之高閣,一直到蓋耶去世兩年後,也就是作品寫成後近五十年,這首協奏曲仍然沒有被演出過。
第二小提琴協奏曲是在第一首協奏曲完成近30年後,巴托克受匈牙利小提琴家佐爾坦·塞克利(Zoltán Székely)委托創作。當時,巴托克更希望寫一套變奏曲,但塞克利堅持認爲,既然他要爲這部作品付錢,就應該按照他的要求作曲。巴托克不情願地同意了,但後來人們發現,巴托克依然堅持了他的作曲意願,作品的中心樂章是變奏曲的形式,而結尾部分則是第一樂章的主題變奏。
中提琴協奏曲是巴托克最後創作的作品之一。在他1945年9月去世時,該作品隻留下了一些草稿,由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巴托克的匈牙利同胞兼密友蒂博爾·塞利(Tibor Serly)完成。與巴托克早期的作品相比,這首協奏曲在和聲上很克制,具有一種憂郁的情緒,這在他的音樂中一直很明顯,但在他的晚年顯得更加強烈。
雜志評論:
“我想不出比這首協奏曲的專輯版本更出色的版本了……海涅斯豐富的音色在中提琴協奏曲中給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讓人聯想到威廉·普裏姆羅斯的壯年時期……這首曲子的核心是慢闆,我向任何讀者提出挑戰,請說出一個更動人或演奏更優美的版本……它那深入骨髓的織體讓海涅斯那溫暖人心的演奏顯得尤爲有力量。”
——《留聲機》2011年11月
小提琴家簡介:
詹姆斯·海涅斯(James Ehnes)出生于加拿大馬尼托巴省的布蘭登,他是加拿大布蘭登大學長号教授艾倫·海涅斯的兒子,母親是前芭蕾舞女演員。海涅斯四歲時就開始學習小提琴,九歲時成爲了加拿大著名小提琴家弗朗西斯·卓别林的門生。他于1993年至1997年在茱莉亞音樂學院學習,畢業後獲得了Peter Mennin音樂傑出成就和領導獎。2005年10月,他獲得了布蘭登大學的音樂博士學位,并于2007年7月成爲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加拿大皇家學會會員。2010年,他被授予加拿大勳章。海涅斯用的是1715年的斯特拉迪瓦裏。他的商業唱片赢得了無數獎項,包括一次留聲機獎,同時他也是西雅圖室内音樂協會的藝術總監。
指揮簡介:
賈南德雷亞・諾塞達(Gianandrea Noseda)2016年1月,被任命爲美國的國家交響樂團第七任音樂總監,并以2017-18音樂季開始他爲期四年的任期。他自2007年起一直擔任意大利都靈皇家歌劇院音樂總監一職,在歌劇院的劇目、巡演、節目錄制及電影制作等方面與時俱進,在國際上頗受稱贊。過去的十年間,他高瞻遠矚,其宏大的環球巡演成功地使歌劇院穩穩跻身國際歌劇舞台的一流團體之列,也使得該劇院成爲意大利首屈一指的文化大使。此外,諾塞達還兼任倫敦交響樂團及以色列愛樂樂團的首席客座指揮、西班牙卡達克斯室内樂團的首席指揮以及意大利斯切薩音樂節的藝術總監。爲表彰他對意大利文藝事業作出的貢獻,意大利官方授予諾塞達這位米蘭人共和國騎士勳章。2015年,諾塞達被《音樂美國》雜志評選爲年度指揮家。此外,他還獲得“2016國際歌劇大獎”所授予的“年度指揮家”稱号。2016年12月,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指揮諾貝爾獎的頒獎音樂會。
曲目列表:
- I. Andante sostenuto
- II. Allegro giocoso
- I. Allegro non troppo
- II. Andante tranquillo
- III. Allegro molto
- I. Moderato
- II. Adagio religioso
- III. Allegro viv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