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輯簡介:
1962年至1963年,在紐約錄制了四首著名奏鳴曲。 魯賓斯坦(Rubinstein)把握了這些作品中泛濫的浪漫主義色彩,并大規模地描繪了每首奏鳴曲的個性。
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被譽爲鋼琴文獻的”新約聖經”,其中《月光》、《悲怆》、《熱情》、《告别》等又是最負盛名和最爲人所熟悉的,所有鋼琴名家無不一試身手。此輯是20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大師魯賓斯坦晚年對這四首名曲的精彩演繹,曾獲日本唱片藝術雜志推薦,企鵝雜志更給予三星帶花的最高評價, 它記錄了一代巨匠在其音樂造詣最高、最成熟,人生最巅峰時期演奏的最具代表性、評價最高的曲目。
錄音時間:
1962年4月6日(1-3)
1963年1月25日至30日(4)
紐約曼哈頓中心
藝術家簡介:
阿圖爾·魯賓斯坦(波蘭語:Artur Rubinstein;英語:Arthur Rubinstein,1887年1月28日—1982年12月20日),波蘭猶太裔美國鋼琴演奏家。1887年1月28日生于波蘭羅茲,1982年12月20日卒于日内瓦。5歲登台演奏。後到柏林,經J.約阿希姆推薦,從K.H.巴爾特學鋼琴,從R.卡恩和M.布魯赫學理論。11歲在柏林由約阿奇姆指揮演奏W.A.莫紮特的鋼琴協奏曲。後到俄國、波蘭等地旅行演奏,獲得熱烈贊譽。
在大衆的眼光中,阿圖爾·魯賓斯坦以演奏肖邦音樂最被認同,這歸因于他有着和作曲家相同的國籍及廣泛的錄音。然而他的音樂特質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對于常備曲目的全然掌握,從巴赫、莫紮特、貝多芬,到所有浪漫時期作曲家,以及許多二十世紀重要的作曲家。阿圖爾·魯賓斯坦的偏好似乎是沒有限界的,他爲自己的獨奏會和錄音所選取的獨奏作品顯示了他鑒賞家的品味能力。宛如要展現他音樂品味的廣度一樣地,他在1961年秋天爲紐約的聽衆舉辦了一系列共十場的獨奏會,一首也沒有重複地總共演奏了八十九阙作品(包括安可曲,即返場曲)。曆史上許多其它鋼琴家地做了類似的嘗試,阿圖爾·魯賓斯坦是獨一無二的。爲了拓增曲目并加強技巧訓練,阿圖爾·魯賓斯坦自1932年起淡出舞台數年,1939年遷居美國,1946年成爲美國公民。二次世界大戰後,阿圖爾·魯賓斯坦開始在世界各地演出,但是德國除外。終其一生,阿圖爾·魯賓斯坦再也沒有踏上德國土地。1961年10月到12日,阿圖爾·魯賓斯坦在卡内基音樂廳舉辦一系列馬拉松式音樂會,他在這幾場演出中彈奏了九十首、七十位作曲家(從巴赫到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1976年六月十曰,阿圖爾·魯賓斯坦以89之齡,在倫敦的維格摩爾廳舉行告别演奏會。豐富的唱片錄音與影片保存其獨樹一格的琴藝。他在鋼琴史上的地位無疑可列入十九世紀末的巨人之一。
曲目列表:
-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 I. Adagio sostenuto
-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 II. Allegretto
-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 III. Presto agitato
- 降E大調第二十六鋼琴奏鳴曲”告别”: I. Das Lebewohl(Les Adieux):Adagio; Allegro
- 降E大調第二十六鋼琴奏鳴曲”告别”: II. Abwesenheit(L’Absence):Andante
- 降E大調第二十六鋼琴奏鳴曲”告别”: III. Vivacissimamente
- 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怆”: Piano Sonata No.8 I. Grave – Allegro di molto e con brio
- 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怆”: Piano Sonata No.8 II. Adagio cantabile
- 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怆”: Piano Sonata No.8 III. Rondo:Allegro
- f小調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熱情”: I. Allegro assai
- f小調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熱情”: II. Andante con moto
- f小調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熱情”: III. Allegro ma non trop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