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輯簡介:
尼古赫帕(Nyckelharpa)演奏家迪迪埃·弗朗索瓦(Didier François)每日都花固定時間進行冥想,有時會播放喜愛的音樂。然而,他注意到許多冥想音樂都由電子合成器制作,并非更利于放松身心的自然樂器。因此,迪迪埃決心制作屬于自己的冥想音樂,主要以尼古赫帕(聲音接近中提琴,是一種帶有專門爲文藝複興時期巴洛克音樂制作的腸弦的樂器)等自然樂器演奏。
繼第一張專輯取得成功後,他再度攜手老友Michel Bisceglia,探索了他最喜愛的法國弗萊芒(現比利時)作曲家若斯坎·德普雷(Josquin des Prez)的著名宗教音樂《聖體頌(Ave Verum Corpus)》,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和改編,重新創作了更加适宜冥想的音樂。這使得音樂的冥想效果事半功倍,值得收藏。
藝術家簡介:
迪迪埃·弗朗索瓦(Didier François)1969年4月2日出生于布魯塞爾,現居住在梅赫倫,是一位尼古赫帕(Nyckelharpa)演奏家、音樂家和雕塑家。迪迪埃現任教于意大利Scuola di Musica Popolare di Forlimpopoli和德國Akademie Burg Fürsteneck,并經常在歐洲和亞洲舉辦的音樂節上演奏尼古赫帕,錄制大量的音響音像制品,廣受好評。
迪迪埃·弗朗索瓦的母親是一位畫家,因此從小成長在藝術環境中。母親在家中布置了精美的美術氛圍,并邀請所有結識的藝術家來家中做客。雖然美術對迪迪埃有很強的吸引力,但他在四歲時固執地要求學小提琴。随後,迪迪埃在雕塑中同樣找到了情感的宣洩方式。從此,雕塑與小提琴産生了一種愛恨交織的關系。至今,這種困境演變成了一種相互作用的激情,并具有相同的表達方式。迪迪埃認爲:“無論我拉小提琴、制作青銅雕像,還是向我的孩子講故事,都是通過不同的媒介表達相同的情感。”
屢獲殊榮的作曲家、指揮家和爵士鋼琴家Michelino Bisceglia出生在比利時亨克的一個意大利家庭。他六歲開始演奏電子琴。當他12歲時,開始正式接受古典鋼琴的訓練,而後轉向了現代鋼琴。 在他音樂生涯的早期,受到爵士音樂家Bill Evans,Lennie Tristano和Keith Jarrett的影響。他的靈感來自于莫紮特,拉赫瑪尼諾夫和斯特拉文斯基,他們的作品強烈地影響了他的作曲和管弦樂的創作。經過幾年的廣泛自學,他開始擔任鋼琴家,作曲家,編曲家和指揮。Michelino曾爲多部電影配樂,并與布魯塞爾愛樂樂團和林堡交響樂團等著名管弦樂隊合作錄制。他還是3D動畫電視劇“Symfollies”的編曲、編曲和指揮,至今已經在全世界播出了52集,該部動畫音樂也由Michelino執棒的諸多管弦樂隊在世界各地進行過現場表演,包括皇家佛蘭德愛樂團、日本合唱團管弦樂隊、波爾圖民族管弦樂團等。
作曲家簡介:
若斯坎·德普雷(Josquin des Prez)生于1450年,是一位法國弗萊芒作曲家。若斯坎作爲迪費和帕萊斯特裏納之間歐洲最偉大的作曲家和複調音樂大師,被視爲西方音樂史上的一座高峰。同時代人贊譽他爲“當代最優秀作曲家”和“音樂之父”。若斯坎探讨以音樂表達詞義,表現情感。他以一種自由的連續不斷的主題模仿的手法(繪詞法),使樂思得到富于想象力的發展。在他的複調音樂作品中,主調和聲意識明顯成熟,音樂終止清晰,結構勻稱。在他的晚年,印刷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使得他的作品傳遍了歐洲。若斯坎能夠完美地将自己的創新靈感注入作品中,他的彌撒曲盡管形式傳統,但是其音樂構思富有藝術新意,爲以後作曲家的創作開辟了道路。佛羅倫薩的一位文人科西莫‧巴爾托利于1567年曾寫道,若斯坎在音樂上是蓋世無雙的,猶如米開朗基羅之于建築、繪畫與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