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輯介紹:
專輯中奧地利作曲家布魯克納的《第三交響曲》被一些人認爲他對自己的藝術突破。這部作品也因經過修改次數最多的交響曲而聞名,現存六個版本。其中三個版本,即1873年的原始版本、1877-1878年的版本,以及1889年的版本,第三個版本如今被廣泛演奏。但在這部專輯中,指揮家漢斯·克納佩茲布什(Hans Knappertsbusch)以及維也納愛樂樂團(Wiener Philharmoniker)演繹的是1890年的Rättig修訂的第一版。對于瓦格納這位作曲家,他與布魯克納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各自都有獨特的魅力。在這部曆史錄音中,仿佛身處20世紀的維也納金色大廳,帶來一場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盛會。
錄制時間:1954年11月(曲目1-4); 1955年2月(曲目5); 1958年1月(曲目6-7)
錄制地點:維也納金色大廳
曲目列表:
- 1.I. Mäßig bewegt
- 2.II. Adagio. Etwas bewegt. Quasi andante
- 3.III. Scherzo. Ziemlich schnell
- 4.IV. Finale. Allegro
- 5.Parsifal, WWV 111, Act II: Ich sah das Kind an seiner Mutter Brust (Kundry’s Aria)
- 6.Tristan und Isolde, WWV 90: Prelude
- 7.Tristan und Isolde, WWV 90, Act III: Mild und leise wie er lächelt (Liebestod)
藝術家介紹:
漢斯·克納佩茲布什(Hans Knappertsbusch,1888-1965)生于德國的艾爾伯非爾德,中學期間便指揮學校管弦樂團,至波恩大學後學習哲學,後轉科隆音樂學院,師從史坦巴哈及洛舍(1909-12)。1911年于曼海姆首次上台指揮,翌年參加荷蘭瓦格納音樂節指揮演出。他先在博赫姆市正式擔任指揮,然後即調任故鄉艾爾伯非爾德(1913-18)、萊比錫(1918)、德騷(1919-22)等地。1922年他接替瓦爾特擢升爲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終身指揮,在這裏他開始以指揮瓦格納、斯特勞斯和莫劄特而嶄露才華。僑居維也納後,他常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及維也納愛樂的音樂會上指揮。1951年他于拜魯依特演出的《帕西法爾》有口皆碑,成爲傳奇轶聞。雖然他對戰後的許多演出很不滿意,但仍繼續在拜魯依特指揮。1954年他重新被任命爲慕尼黑歌劇院指揮,但是整整一年他都缺席以抗議市政當局拖延重修國家劇院。米蘭及巴黎上演瓦格納時,都曾請他客席指揮。
樂團簡介:
維也納愛樂樂團(Wiener Philharmoniker)是全球最著名的頂尖樂團之一,在國際樂壇享有盛譽。樂團極高的演奏水準和絕妙的“維也納音色”使全世界音樂愛好者爲之傾倒,迷戀其中,猶如進入了一個仙境。樂團高貴的藝術氣質和自主管理經營的體制在世界樂壇獨樹一幟,樂團吸引了一代代的傑出作曲家、指揮家和演奏家與之共創輝煌。他們與維也納這座城市一樣成爲音樂的代名詞。